手表的本意是戴在手腕上,用以計時,顯示時間的使用工具,而今隨著計時工具的普遍化,手表的作用不再註重計時功能,也不再是生活的基本需求,這種大大超出其本身功能價值的小物件,更多的是一種飾品。
簡單來說石英表是需要電池來提供能量來源的手表,石英表的結構相對於機械表要簡單很多,主要由能從外面看到的表殼,表帶,表面防護玻璃,還有時針,分針,秒針以及表冠,內部由為手表的機構供電的電池,微小的機芯和震蕩器電路,還有一個裝有石英晶體的容器。
為了顯示精準的時間,石英表依靠一個微小的石英晶體,以及一點電力就能讓晶體以穩定的速度震蕩,移動手表指針指向正確時間,顯示時,分,秒,這到底是怎麽做到的?
石英是整個手表的核心,自然界中有豐富的石英,它是沙粒的主要成分,但手表中的石英是從無菌室裏製造出來的,它被削成薄片並切成叉狀。
時壓電材料也有反向作用。
所以當給石英通電後,就會讓石英以持續的頻率振動,產生持續穩定的脈沖波,這些微弱的脈沖波能精準的推動手表機構。
整個過程是這樣的,電池為震蕩器電路供電,傳送電流到石英晶體,石英會以驚人的速度震蕩,通過設計電路讓石英每秒震蕩高達32768次,不會更快或更慢,石英跳動時會發出微弱的電子脈沖信號,每秒也是32768次,剛好能精確計時。
每次振動就等於送到分屏電路的一次脈沖信號,脈沖信號會觸發機芯的電動線圈,並在定子裏創造磁場,定子裏有一根直徑1毫米的磁化圓柱轉子,定子裏的磁場會引起轉子轉動,轉子連接到手表齒輪,一次脈沖信號就會推動秒針移動一次,不斷重復這個過程,根據大小齒輪之間的傳動比,秒針走一圈帶動分針走一格,以此類推就可以看到時間了。
石英表的計時極為準確,最高能達到270年才誤差1秒,只要有電力驅動,石英就能以完全穩定的速度振動,準確的為你報時。人們要說起手表就會想到瑞士的手表,瑞士手表能夠享譽全世界,靠的就是歷代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精雕細琢的工藝。
一塊擁有數百個零件組成的機械表,如果沒有工匠們那種一絲不茍對完美極致追求的話,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的,瑞士就是手表的代名詞,特別是機械表曾經占據世界超過70%的市場份額,直到石英表的出現。
機械表是靠機芯內的發條為動力,不需要電池,機械表的機芯復雜零件繁多,也正是因為如此,機械表充分體現了人類機械工藝的極限,但機械表的價格會比石英表昂貴,而且走時誤差也比石英表大,還需要花錢做定時保養。但石英表完全是另外一回事,石英表的機芯不但結構簡單,而且價格便宜很多,石英表的出現對傳統機械表造成了直接的影響,當時的機械表比拼的是走時精準。
但質量越好的機械表也就代表價格不會便宜,石英表問世後不但走時比機械表精準很多,價格也便宜很多,自然就沒有人會去買一塊既昂貴走時又不如石英表精準的機械表。
而就當所有人都認為機械表將重蹈像柯達,諾基亞一樣現代企業的覆轍時,機械表通過對其功能不斷升級創新,開發出很多極其復雜的工藝,如升級版的陀飛輪,萬年歷,深潛防水等,並專註去做更高端的機械表,讓人們不再拿機械表和石英表比走時精準,而是證明機械表是需要工藝精湛才能製造出來的奢侈品,走更高級的路線。
現在石英表就如當初的機械表一樣,迎來了智能手表的挑戰,很多人說智能手表的出現就是又一次手表危機,智能手表功能更豐富,相信以後的功能將會越來越強大。
可是不論是機械表還是石英表都沒有完全被淘汰,智能手表可能也不會代替石英表,因為功能也不是手表的全部,可以說看時間是手表最不重要的功能,現代精仿表的定位更多的是一個奢侈品,它代表的是某種精神,品味,個性和財富。